彩绳转动、圆圈翻飞……
来自湛江的陈一娌
完成了个人项目的精彩表演
在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艺术体操锦标赛中
陈一娌获得青年二级B组个人全能第三名
成功通级
获评国家二级运动员
成为湛江市首位艺术体操国家二级运动员
同时也是湛江市该项目年龄最小的国家二级运动员
“不求一日千里,但求一日一里,是妈妈给我取名‘一娌’的寓意,就像我现在练习艺术体操一样,只要脚踏实地,每天勤学苦练,就一定会有收获。”陈一娌说道。
赛场上的她,眼神坚定、动作灵巧,生活中的她,则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小姑娘。目前,她正跟着教练全力备战2026年广东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艺术体操项目,面对未来,她有清晰的目标:想做个会“发光”的女孩。
美丽花朵的盛开
离不开家人的辛勤浇灌
“后背姿态,出腿绷脚”
“滚翻速度,头胸后背”……
艺术体操队的训练馆里
传来一声声教练的提醒
由于要备战省运会,陈一娌格外忙碌,白天在学校参加学习,晚上又要到艺术体操训练室练习,每次训练,她的妈妈总会陪在身边。
当谈到女儿刚获评国家二级运动员,陈妈妈感到自豪和欣慰,她说:“一娌很小就对音乐和舞蹈很灵敏,有时候在家里听着音乐她就自己跳了起来,还有模有样的,所以我和她爸爸就决定送她去学习舞蹈,一学就是6年。”
2018年
刚迈入小学一年级的陈一娌
正式开始学习啦啦操和健美操
2021年
在主教练莎莎老师的建议下
转学艺术体操
开启了新的追梦之旅
“一娌那么小,高强度的训练下磕磕碰碰是难免的,有时候看了也是很心疼,但是孩子自己倒坚持下来了,不用像别的家长拿棍子逼着练习,每天都会主动要求来练习。”陈妈妈说道。
为了让女儿有更好的训练环境,陈妈妈更是把家里的客厅给“搬空”了,专门辟出了一块区域,铺上软垫,摆上器材,家里也成了一娌的训练馆,她甚至可以一边背课文,一边压腿,学习训练两不误。
除此之外
就连她的赛服
也是经过妈妈巧手改造的
为了让女儿在赛场上显得格外“闪亮”,陈妈妈把刚买回来的赛服设计一番,亲手把一颗颗钻贴上去,每场比赛下来总有一些损耗,又要重新粘贴,每一颗小小的钻都裹着妈妈沉甸甸的爱。
除了家人的支持,教练和队员的相扶相伴也让陈一娌更加坚定了选择这条体育赛道。“越挫越勇,她非常刻苦。”与陈一娌朝夕相处的莎莎老师这样评价道,作为她的主教练,莎莎老师已经带着她走过了6个年头,看着她长大,也看着她拿奖。
谁说练体育只有苦
兴趣就是最甜的蜜糖
刚结束完上半场训练的陈一娌
礼貌地和记者打起招呼来
飞扬的语调彰显着热情与自信
一说起艺术体操
她的眼睛仿佛在“发亮”
陈一娌回忆,刚接触艺术体操训练的时候,感觉跟之前练习的啦啦操和健美操还是很不一样的,多了器械的运用,对于柔韧性的要求也非常高,抻筋压腿训练更是必不可少。“每次‘撕腿’的时候,都特别痛,每到这个环节,训练馆里大家的哭喊声大得都能听到回音,我们教练还拍下来,过一段时间就回放一次,来逗我们玩。”
虽然接受艺术体操训练的时间不长
陈一娌却多次在比赛中赢得名次
在训练中
无论是绳、圈、球、棒还是彩带
在她手中都能翻出
一个个漂亮的弧度
整套动作行云流水
可见日常训练她毫不懈怠
艺术体操项目艺术体操是一个追求细节的项目,即便天赋再好的运动员,也必须要花费长时间进行练习,打磨技术动作,而训练总是与汗水和泪水相伴的,陈一娌却乐在其中。在这里,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训练,一起进步,既能学技能,又能交朋友,她说:“因为喜欢,所以再苦再累都值得。”
刚上读六年级的她,也要面临升学考验了,学业也不算轻松,但是被问到坚持着学生和运动员两个身份累不累时,她却这样回答:“有时候觉得两者一起坚持也挺累的,但是我觉得学习累了再去训练,反而是一种‘充电’的过程,回过头来再投入学习,我又‘电量满满’了。”
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,陈一娌都会抽出至少一个半小时来进行训练,她说:“平时在学校的课间时间,别人出去玩,我就尽量把作业都做完,这样晚上才有时间训练。”
场上阳光自信
场下勤学善思
在校园生活中,她不仅把训练和学习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,空闲时间,唱歌也是她的另一个兴趣所在。她说:“这次能成功通级,觉得大受鼓舞,接下来也会更加刻苦训练,目标坚定地向能在省运会赛场上‘起舞’而努力。”
原标题:《蝶变!湛江首位艺术体操国家二级运动员竟是小学生》